主页 > 痔疮

微创治痔轻松便利新疗法

发布时间:2020-09-30

  当前科技发达程度已经被所有人所知道,一些从前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已经变得迎刃而解,下面介绍一下治疗痔疮的比较好的方法。微创理念和微创技术是现代外科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技术的重要性,所以要求“尽可能少或小的创伤”使患者达到和保持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病人付出尽量小的代价”而达到同样良好的效果。但是又不得不思考如何将微创理念与微创技术应用于肛肠外科,这个才是外科医生真的该思考的问题。同时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现在已经完全能够解决了。

  1 注射疗法

  注射疗法长期以来是治疗Ⅰ~Ⅱ度内痔的首选方法。自初起使用的坏死剂枯痔液到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硬化剂消痔灵,再到相应硬化剂的改良,药物的改进一方面减少了药物本身对人体的危害性,同时也减少了术后痛苦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2 套扎疗法

  套扎疗法演变于内痔的结扎方法,最初使用丝线或肠线,后逐渐演变为胶圈套扎(RBL)[4],现临床多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其用特制的套扎器械将胶圈套扎于痔的基底部,通过胶圈的弹性收缩作用部分阻断痔的血供,使痔体萎缩、脱落而达到治疗目的。套扎疗法是治疗Ⅱ、Ⅲ度内痔安全、有效、廉价、便捷的方法,并一度被欧美学者称为治疗内痔的微创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9]。

  3 铜离子电化学疗法

  通过电极将铜离子输入内痔体内,与血液中物质相结合形成铜络合物,该络合物在组织内使微血管血流减缓、凝固,血管壁上皮细胞水肿,产生无菌性炎症、坏死、机化,痔体内的毛细血管数量减少,淤血量减少,痔体萎缩变小,达到治疗目的。该方法是治疗Ⅱ度内痔出血、脱出安全、有效、微创、便捷的方法。

  4 痔动脉结扎术(HAL)

  HAL通过阻断痔的血供,使痔体静脉丛内压下降,痔体萎缩。同时结扎效应可使直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组织粘连固定、阻止肛垫下移,从而达到消除痔脱垂症状的目的。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DG?HAL)利用多普勒专用探头,于齿线上2~3 cm探测到痔上方的动脉直接进行结扎处理,使临床操作更加精确、简便。国内外学者大量的临床应用也证实其是一种治疗Ⅱ、Ⅲ度内痔的微创方法。

  5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

  该技术是意大利学者Longo建立在肛垫下移学说基础上治疗脱垂性内痔的新兴技术。其通过特制吻合器在脱垂内痔的上方环形切除直肠下端肠壁的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并在切除的同时对远近端黏膜进行吻合,从而达到对脱垂内痔上提、复位、断流、减体的目的。自应用以来,迅速在国内外临床广泛应用,对Ⅲ、Ⅳ度内痔尤其是环状脱垂性内痔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

  6 外剥内扎手术中的微创技术

  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术)仍是目前肛肠科医生治疗混合痔特别是重度痔的主流术式。自1937年应用以来,广大临床医生对该术式在追求微创美容方面作了大量的改良,概括起来有三方面。

  6.1 肛垫的保留 1975年Thomson提出痔的肛垫下移学说,认为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的淤血形成。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痔的原发部位是属于有功能的正常组织在肛垫区的ATZ(anal transitional zone )上皮,即直肠肛管移形上皮。具有一定的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分布着高度特化的感觉神经组织,并有精细的辨别感,可诱发肛门反射,以维持正常的大便自制功能。在这一学说的指导下,国内外广大学者及时更新观念、改良术式,尽可能保留正常肛垫,减少损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6.2 齿线的保留 齿线区是高度特化的感觉神经终末组织带,是排便运动的诱发区。术中过多损伤齿线就会使排便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便秘或感觉性大便失禁,临床上相应衍生的完全保留齿线术式或尽可能的减少齿线的损伤手术方式的研究证实,保留齿线可以有效保护肛门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6.3 皮桥的保留与肛门外观整形

  对环状混合痔手术而言,皮肤损伤过多会导致肛周皮肤缺损,瘢痕增多,一定程度上影响肛门功能和延长愈合时间,严重者可导致肛门狭窄,所以临床上要尽可能的采用微创技术达到保留皮肤的目的,外痔处理由刚开始的切除逐渐演变为剥除,沿肛周皮纹走形及外痔的形状设计微创切口,力求多保留肛周皮肤和各切口之间的皮桥,同时采用如翼状切口或辅助切口等,尽可能保证肛门的整体外观平整,甚至达到美容的效果。

  需要知道的是目前痔病治疗方法繁多,临床上也没有给出很确定的答案,这需要跟多是实际操作经验,需要很多的成功过的案例,任何一种高科技手段都是不能随意使用的,需要不断的试验,主要体现在面对痔病患者的每一个细节中。还得对痔病发病机理等基础研究的深入探究,才不会胡乱来,真正做到对症下药。